欢迎光临苏州倍达仪器仪表科技有限公司官方网站!我们很高兴为您服务
新闻动态
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新闻动态

高铁出海 引领中国高端制造出口升级

  尽管随着整个机械行业的大趋势,仪器仪表行业总的增长率也在缓慢下降,但由于没有如其他机械行业一般的产能过剩问题,行业总体上的发展情况,在原机械部的老司长、现中国仪器仪表行业协会的名誉理事长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奚家成看来还是相对健康的。对此,他通过五个方面来证明:行业本身产销的增幅大于进口的增幅;中资企业的增幅大于三资企业的增幅;出口增幅大于进口增幅;新产品和中高档产品的增幅大于一般产品增幅;服务业务增幅大于制造业务增幅。在全球经济依然疲软、中国机械行业尚未摆脱危机的当下,虽不能说是一枝独秀,但仪器仪表行业能有这样的表现,已经称得上是可圈可点。 

  但尽管如此,仪器仪表行业依然有着属于自身的危机和困境。从行业三大板块工业自动化、科学仪器、常用仪表来看,以往前两部分由于技术含量高,常年掌握在外国企业的手里。近几年来,工业自动化中的流程工业自动化系统,由于控制系统企业的科技进步和产业化取得显著成效,已经彻底打破国外垄断,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因为这方面的需求并不是急剧扩张,因此市场是硬生生从国外企业手里抢过来的,这也是奚家成极其自豪的一点。

  因此我国在仪器仪表科研上迫切需要加大技术投入与创新力度,以适应未来高自动化与智能化趋势。因此自动化控制技术、自动化检测技术、安全仪表技术、传感器技术、无线技术等都将成为未来需要着力与突破的要点。通过不断提升技术与产品创新,进一步从中低端领域向高端领域发展,从而进一步与外企在市场上相抗衡。

  对于当下的仪器仪表行业,仅仅是加大科技投入、研发高端产品并不能从整体上提升行业的水准,行业结构的调整,以及行业内企业自身的改造和提高,也是其中重要的环节。奚家成透露,在行业结构调整上,以往整个行业多为科研服务,而如今,直接和民生有关的产品设备的比例在不断上升,尽管绝大部分产品依然服务于工业和科研领域,但如农林牧渔、气象海洋、教学医疗等领域的仪器仪表,在2013年的增幅超过了工业用产品的增幅。在未来,仪器仪表要怎样与民用相结合,成为了行业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发展方向,能够由此延伸出来的新产业很有可能数不胜数,仪器仪表是多元的,奚家成对此喜闻乐见。他觉得,美国阿波罗号登月计划过后,一大批军用测控技术和设备迅速产业化、民用化,由此才带动了美国一大批的产业,中国在这方面如何做、军用与民用如何更好的过渡衔接,是未来仪器仪表行业发展的一个亮点。

  而另一个,也是奚家成目前最为关注的一点,就是仪器仪表行业信息化的问题。

  自从两化融合的命题提出至今,许许多多的行业已经就这个问题展开过无数次的讨论,而迄今为止,作为两化融合的主体,绝大多数企业看两化融合依然觉得是一个遥远的、高大上的问题。这个问题究竟会为自己带来什么样的利益?许多企业知道得并不清楚。在奚家成的判断中,企业为自己的财务、仓储、人力资源等板块配备各种信息化的系统,这固然可以称之为两化融合的一方面,但这还远远不够。真正的两化融合,指的是将生产模式和生产过程用信息化管理,而其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应该是生产过程的信息化。只有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现代企业管理系统,才会在提高企业效率和产品质量上真正看到效果。

  比如企业的中间库,过去的企业为了应付潜在的、各种各样的产品订单,往往会形成大量库存,为此要消耗一部分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还要承担一定的风险。而如果整个生产过程实现了信息化,那么每一个生产环节自然就会有数据输出,质量由信息化系统监控,生产由信息化系统按订单处理,唯有这样,中间库才可能无限趋近于零。

  如今在仪器仪表行业,由工信部批准、协会牵头组织的相关项目正在进行中。协会精心挑选了三家行业内分别代表大、中、小三种类型的企业,在三家企业内进行生产过程信息化试点。奚家成透露,他希望能将试点企业的经验成果整理成教材,供更多企业参考。如果有别的企业想要进行生产过程信息化,就可以根据这本教材,结合自己的信息化基础、选择起步阶段,并参考教材中的范例,来推动自身两化融合的进程。“中国经济要升级,出口产品也要升级。”在今年“两会”的答记者问上,持续出访多个国家并不断推介中国核电及高铁设备的李克强总理如是表示。

  制造业的转型升级一直被视作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火车头”。随着2013年底中国高铁运营里程正式突破1万公里、位居世界第一,日益成熟的中国列车装备制造,开始肩负起引领中国高端制造产品出口升级的重要使命。“高铁出海”吸引了整个世界的目光。

  继去年下半年接连向泰国、中东欧等国推销中国高铁之后,今年5月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世界经济论坛非洲峰会全会时,再次担当起中国高铁 “推销员”的角色。

  业内人士指出,尽管高铁出海之路并不平坦,政治风险、文化差异、技术标准甚至国内同业之间的竞争问题等都可能成为高铁出海路上的障碍,但这并不妨碍“开往世界的中国列车”迎来最好的时间窗口。

  高端装备制造自我升级

  截至2013年底,我国铁路营运里程突破10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里程正式突破1万公里,在建规模1.2万公里,使中国成为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里程最长、在建规模最大的国家。而随之同样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是中国高速动车组生产于今年1月正式突破第1000列 (包括8辆编组和16辆编组)。

  《每日经济新闻(博客,微博)》记者梳理发现,高铁出海之所以被认为迎来史上最好机遇期,最根本的原因在于,中国高铁高端装备制造历经了长达10年漫长的引进、消化和创造,已经建立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高速铁路技术平台,实现了自我升级。

  2004年,按照“引进先进技术,联合设计生产,打造中国品牌”的方针,我国展开了铁路史上规模最大的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工程。

  2006年7月,我国诞生了第一列经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实现国产化、且时速达到20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而后迅速转入批量生产,这标志着我国正式进入高速列车领域。此后,研发继续推进,2007年12月我国第一列时速300至350公里高速动车组成功下线;2010年8月我国第一列时速达380公里的高速动车组问世。

  目前,中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国南车(601766,股吧)、中国北车(601299,股吧)生产制造的、时速覆盖200~380公里不同速度等级、不同编组形式的全系列高速动车组产品,具体包括CRH2A、CRH2B、CRH2C、CRH2E、CRH3、CRH3A、CRH5、CRH380A(L)以及CRH380B(L)等。

  值得一提的是,据中国南车提供的数据,截止到2014年1月8日,我国高速动车组单车最高运营里程已超过35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87圈。更重要的是,这些已运营的高速动车组,穿越高寒和酷热、远达沿海及戈壁,成功经受了各种最复杂运营环境的考验,这也是中国高铁吸引世界目光的最大亮点。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同时从中国北车了解到,我国正在积极推进“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按照中铁总2014年工作部署,要求力争在今年年内完成设计和主要部件的研发,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中国标准动车组的研制工作。

  北车人士告诉记者,具体而言,建立“中国标准动车”有几个标志性指标:一是关键系统自主化;二是南、北车各动车组之间可以相互替换和救援。市场前景方面,一方面符合中国国情,在今后国内动车组市场可以得到大规模应用;同时,“标准化”之后,中国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更加有利于出口。

  高铁出海成必然选择

  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历经5年大规模投资,在高速铁路网“四纵四横”主骨架成型之后,中国高铁内需的快速增长难以为继,高铁装备制造企业不得不面对国内订单需求持续下降的局面。此时企业既要化解之前高投资带来的产能压力,又要保证业绩持续增长,在产能和需求两头夹击之下,“高铁出海”成为“后高铁时代”的必然选择。

  不过,尽管“高铁出海”被反复热炒,但其出海之路却并不平坦。2014上半年泰国总理英拉的下台,就使得去年原本备受期望、被认为或是高铁出海最好突破口的“中泰高铁换大米”项目暂时陷入僵局。

  但据《每日经济新闻》记者5月中旬从中国北车获得的消息,5月15日,泰国交通部代表团一行10人,在中国铁路总公司中泰高铁项目组副组长杨永的亲自陪同下,实地考察了中国北车唐车公司高速动车组生产线。这让陷入僵局的泰国高铁项目再次变得微妙起来。

  虽然中国北车并未进一步披露项目的进展,但值得注意的是,泰国交通部此次访问北车派出了强大阵容,包括泰国交通部交通政策规划办公室主任朱拉、泰国交通部规划局局长考库、泰国交通部铁路项目发展处专业规划政策分析师空卡诺等10名铁路政策、规划、土木工程和行政官员。

  对于上述消息,有业内人士乐观判断,从中泰两国的实际利益出发,泰国高铁项目是充分的互利共赢,应该存有很大转机。泰国交通部代表团的再次访华就一定程度上释放出了积极的信号。

  业界同时也分外关注另外一条新闻,5月12日,马来西亚陆路公共交通委员会主席率领的马来西亚代表团也访问了中国北车,据知情人士表示,马来西亚正在积极筹划建设国内高铁,其对中国高铁技术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而李克强总理5月在非洲开展“高铁外交”并签下大单,更加激发了外界对中国高铁在2014年实现整车出海的强烈预期。

  另外一个有利条件是,今年上半年,中铁总在宣布铁路投资增调至8000亿元的同时,还宣布今年铁路设备投资额由1200亿增至1430亿元以上,有铁路装备制造业人士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这已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相比头几年的订单压力,业内人士认为,国内充足的订单保障能让南北车在高铁出海的具体谈判中更加从容。

  开往世界的中国列车

  事实上,在《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看来,“开往世界的中国列车”不仅仅是指高铁装备的整车出海,还包括动车组、城轨地铁、交流传动机车等为代表的高端列车产品出海,以及铁路机车、铁路货车、高速动车组大部件向世界高端市场的全线挺进。

  热情似火的巴西世界杯正在激情上演,在众多的“中国制造”当中,巴西里约热内卢为世界各国运动员和游客提供服务的地下和地面轨道交通车辆,80%都是中国北车的产品,这被称为“开往世界杯的中国列车”。

  公开资料显示,2009年6月北车与巴西里约州交通局签署采购合同,累计签约逾8亿美元,出口车辆数量合计564辆,截至目前,已有234辆车投入正式运营。

  南、北车近几年海外订单的连续增长成为中国列车开往世界的最强佐证。年报数据显示,北车2010~2012年国际市场收入的同比增长率分别达96.2%、39.93%和53.86%;南车这三年间的国际市场收入同比增长率分别为69.09%、161.82%和38.95%。

  2013年,南车海外订单22.3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中国北车出口成交额也完成17.29亿美元,同样创出历史新高。今年3月份,中国南、北车同时斩获南非机车采购大单,总价值近30亿美元,这也是迄今为止中国轨道交通项目的最大出口订单。

  值得一提的是,在整个信息化过程中,仪器仪表行业的产品必然会在其中大显身手,既实现了自身产业的两化融合,又能够推动行业向前发展,如果有朝一日,相关的教材和经验也能够被其他行业所借鉴,并付诸行动,那仪器仪表行业将有望迎来自己新一轮的春天。

(来源:互联网)
来源:  日期:2014/9/12  人气:227    【 打印  关闭 】
咨询热线

咨询热线:

0512-68117706

QQ咨询

QQ咨询:

315009776

留言咨询
扫一扫

微信扫一扫
加好友即时咨询

24小时统一服务热线
0512-68117706

返回顶部